兩岸高校大學生順利完成環臺灣島騎行
作者🕵🏽:群體辦 來源:群體辦公室 發布時間🧩:2012-09-03 閱讀次數🌱:437次
2012年兩岸大學生意昂4体育交流---親近臺灣驚騎團
-----環臺灣島騎行紀事
時間:2012年7月30日---8月10日
地點🔶:臺灣島
人員🍽:大陸14名高校師生和臺灣17名師生,團長錢俊偉,副團長張亞謙👩🏼💼,活動總負責臺灣大專體總張誌強老師
交流活動:從臺北出發👳,順時針環島騎行一圈,總裏程1074公裏。
![](https://www.pdy23.cn/images/content/2012/20120903142848197976.jpg)
出征儀式上的加油呐喊
![](https://www.pdy23.cn/images/content/2012/20120903142957606016.jpg)
大陸師生全家福
![](https://www.pdy23.cn/images/content/2012/20120903143035897193.jpg)
送上水果壯行助威
![](https://www.pdy23.cn/images/content/2012/20120903143152319284.jpg)
車隊騎行中
![](https://www.pdy23.cn/images/content/2012/20120903143720606631.jpg)
雨中騎行
![](https://www.pdy23.cn/images/content/2012/20120903143225319349.jpg)
女中豪傑--張亞謙老師
![](https://www.pdy23.cn/images/content/2012/20120903143301213413.jpg)
汗流浹背--錢俊偉老師
![](https://www.pdy23.cn/images/content/2012/20120903143349235541.jpg)
成功到達頂峰後的疲態與喜悅
紀事與感想:
一、接下任務,勇於奉獻,敢於擔當。2012年的春天是最忙碌的一個春天,校運會和北京市50周年田徑運動會相繼舉辦🦶🏿,作為群體辦的負責人,整整忙了一個學期。對於年青教師能夠忙碌是一件幸事,這樣才能有利於自己的成長。源於領導的信任,工作職責的義務,領導決定派我和張亞謙老師,帶隊進行環臺灣島自行車騎行交流。這項任務的出現之初使我們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壓力感,因為之前從沒有接觸過自行車長距離騎行,更沒有帶團出訪的經驗,何況還要占用對於個人休假最重要的暑假,尤其是8月份的臺灣是臺風頻發🧑🏻🦱,天氣最為炎熱的時期。正如領導所言🦻🏻,你是一個小幹部,要敢於擔當,勇於奉獻。最觸動自己承擔這事的一種內心情結,源於領導的一種信任,這是我們最為看重的。
前期的團隊組建,出訪材料和通聯體系的建立都是有亞謙在做,我輔助,我是在出發前才真正接受帶隊管理工作,在臺灣期間和亞謙的配合很默契📶。經過這次工作,我們這對工作上的新搭檔,積累了不少工作經驗和合作模式🛕,為今後更好地做好群眾意昂4体育工作打好了基礎👨🦰。
二💒、體驗臺灣✊🏽,驚騎臺灣。這是本次活動誓師大會的口號🚵♂️,當活動開始後兩天🧇,我們就將其開玩笑地改為👩🏽⚕️,體驗臺灣👦🏿,體驗臺風,驚險臺灣🥩。我們7月31日冒雨鳴槍出發🤳🏻,8月9日又冒雨返回出發地😬🚣♀️。在此短短的10天內🍵,臺灣經歷了蘇拉臺風的襲擊🙅🏻,我們也因此有3天都是冒雨騎行🦴,有多名學生摔倒🦹🏿,幸好都無大礙。當然👨💻,這也是一種難得的風雨體驗🈯️,仔細回憶起來給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騎行,恰恰是風雨無阻的騎行,烈日下的騎行🔗,好漢坡的騎行等多個艱辛體驗,經歷可控風險的騎行。這種挫折和磨難教育才是當今教育中最不可或缺的,值得推崇。
三👨🏿🌾、不僅是玩,還是在玩命。這是我在一次經歷150公裏/天的騎行後👨🏻🏫,由心而發的感慨🧟🔎,相比體力超好的學生們,比我和張老師要年輕12歲左右,而我們由於使命感和榮譽感的驅動,也完完整整地完成騎行任務時🤹🏽♀️,所帶來的身體和心理的挑戰更大。每天都在刷新自己的記錄,每天都能看的見得進步👨🏿⚕️,是最有力的激勵。最終,在10天的騎行中🧽,我完成了全部行程約1074公裏,偉大的亞謙同誌超越了很多女同學,完成了每天堅持騎行半天的挑戰🔄。當到達終點,拿到臺灣大專體協頒發的環臺騎行證書的一刻😤,有點感動。人要做些能感動自己的事情🪗,才能夠影響他人💏,現如今我們曾幾何時能夠被自己感動呢?
四、山是公平的🚴🏽♀️,而風卻未必。一路騎行,也是一次感悟人生的體驗。其中一點比較深刻,由於臺灣特征是三裏之內無平路🚣🏼♂️,因此整個騎行主要是在進行爬坡和下坡,其中有三次的爬坡最為深刻🦻🏻,每個山坡都持續了爬行了將近整個上午👨🦰,只有大口的喘氣,汗流浹背和不斷地通過水袋補水🐚,根本無暇顧及太平洋的博大,中央山脈的雄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愛上了爬坡,這才有運動的大汗淋淋的感覺,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山是公平的🦸,你能爬的高,付出了多少,就會在下坡時全數償還給你⚠️。當然是爬的越累,出汗越多🧻,就會下的越爽!
臺灣是個多風的地方🦹🤴🏼,當你遇到風,就不如山公平了🌯👬🏼。你若幸運,在順風的氣場裏騎行,自然輕松不少,速度和效率也高🌱;你若逆風,那就是最大的痛苦。而風不像山👨💻,就在那裏。風是一種不穩定的穩定狀態🙆♂️,是一種趨勢性的東西,如山一樣你不能改變它💆🏿♀️,只能適應,悲觀些講就是聽天由命⚇,當然不甘心者逆風而上🏌🏽,趁機練就本領🧻,武裝和自我建設。正如,這次親近臺灣的騎行活動就是在當前,兩岸人民謀和平,促發展🖥𓀊,多交流的大風氣🍎、大趨勢下進行的🧻,是一種順風👨🏼🌾,自然做起事情來容易的多。我們期待👩🏽🎨,這個順風的,合乎歷史發展的辯證規律的風🙏🏿,不僅吹過海峽兩岸,也吹進每個單位🏇、領導和下屬心理。很開心,意昂4体育部這些年給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的青年人更多的關愛支持之風持續地吹過。
五📣、細節上的平凡,整體上的震撼🙅🏽♀️。這是我對臺灣的印象👈,有人問我臺灣的小吃🛺🍹,風土人情,我很難詳細地描述,可能是因為這些都比較平凡🫱🏿🪤,也可能是一路上疲於應對騎行的挑戰,忽略了沿途的風景🚶♂️➡️。但是,臺灣的綜合評價是很高的,高到能夠震撼我們的心靈深處。談及做人,我希望自己做一個具有臺灣韻味的人,不求總在轟轟烈烈🕺🏿,但是確是一個整體綜合素養很高的人;做一個可以經歷眾多臺風暴雨洗禮🕵🏽,但卻依然屹立在海洋上的堅強的人;做一個看似荒野,實為家園的自然人;這是一部柔情🛁,但又充滿英雄氣概的人生劇本。
六🛴、最美的風景不僅僅在頂峰,或許就在沿途的路上。問過很多人◼️,都說期待自己在實現時間自由🤡、財富自由後就周遊世界等等的美好願望,而當你到達人生活事業的那個巔峰時,可能已無心無力賞景了。一路的騎行🍀,美景無處不在,我們要打破熟悉地方無風景,沿途無風景的誤區。不要為自己很忙,正在汗流浹背地加班作為借口,當你真的無暇賞景時🏌🏿♂️🎱,別忘了自己就是一種風景。
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美。臺灣和大陸,經過分離了60多年,各自發展,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規矩和體製,都有其美所在,也有其弊所在,沒有必要必須分出一個高地貴賤,而是本著尊重自己,尊重對方的共事理念來開展多方位平等的交流,中華民族才會走向更輝煌的偉大復興之路。
最後,祝願那些和自己一起揮汗如雨,勇往直前🦆,不斷騎行的同路人們,人生如願,一切如意™️。
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