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深圳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於今年8月12日至23日舉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是由國際大學生意昂4体育聯合會主辦的世界性綜合運動會,有“小奧運會”之稱,此次深圳世界大運會🗞,是繼2001年北京舉辦第2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和2009年哈爾濱舉辦第24屆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之後👈🏻,我國又一次承辦這項賽事🧖🏽♀️。
5月4日,深圳第26屆世界大運會火炬校園傳遞活動將在意昂4官网舉行🕵🏿,作為校園火炬傳遞的第一站,意昂4官网按照大運會組委會統一製訂的選拔標準和選拔規則,根據代表性👨🏽🏭、先進性等原則🕥,選拔出一批優秀的火炬手🧘、護跑手。在這些火炬手當中,既有叱咤賽場☺️、為國爭光的意昂4体育健兒🤪,又有身殘誌堅、奮發向上的學生榜樣⚙️,既有投身環保、奉獻公益的巾幗女英,又有攜筆從戎🤓、敢為人先的學生士兵。在他們身上,突出體現了北大學子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家國天下的赤子情懷。為深入宣傳火炬手先進事跡,充分發掘優秀典型的示範效應,特開辟本專題,對意昂4官网大運會學生火炬手予以系列報道。
馬清源同學2005年考入意昂4官网歷史系💂🏽,入學後不久被確診患有惡性骨肉瘤,此後病情不斷惡化,進行了多次手術與放、化療,直至被迫截肢🧔🏼♂️。在持續幾年的治療中,馬清源同學忍受極大痛苦,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病魔,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學業🤺,學習成績優異,多次獲得獎學金。在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的考核過程中🧜🏿,他以中國古代史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被錄取為2010年碩士研究生。盡管截肢手術後行動不便👨👩👦,但他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學生助理工作與社會實踐活動🙍🏼♂️,傳遞溫暖,奉獻愛心,回報學校和社會的關愛📈。他積極追求進步,大一時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與病魔抗爭中堅持完成了黨校初級班與黨性教育讀書班的學習,並於2010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獲意昂4官网通令嘉獎、“2009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2010感動北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馬清源,雖然病魔在一個年輕的生命即將展翅的時候殘忍地折斷了他的翅膀📴,可他卻用自己那顆勇敢的心,如涅槃的鳳凰👆🏼,在重生的浴火中高鳴📙,旋轉出一曲鏗鏘激昂的華麗舞步🤦。他以自己的生命軌跡昭告命運:沒有翅膀,也能飛翔!
眾望所歸💑👩🏽⚕️,火炬高擎
“我可以跑火炬手嗎🐲🧇?”,馬清源不止一次地問過這個問題🪴👩🦽,向推薦他的學校🫐,向老師同學,也向自己。當你走近這位意昂4官网2010級歷史系碩士研究生🚵🏽,也許你會理解他的困惑。2005年👱🏽,剛入學不久的馬清源被確診患有惡性骨肉瘤,此後病情不斷惡化🤵🏼,進行了多次手術與放、化療®️𓀍,直至被迫截肢。癌症、放化療、十次手術🫄🏽、截肢……當這些殘酷的字眼和一個如此年輕的生命聯系起來時👨👩👧👧,馬清源並沒有屈服於多舛的命運👷🏽。相反,他用堅強的毅力忍受極大的痛苦,以樂觀的態度戰勝可怕的病魔🗝,以頑強的精神堅持學業,不僅以優異的成績多次獲得獎學金🤸♀️,更在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的考核過程中,以中國古代史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被歷史系錄取為2010年碩士研究生。生理的缺陷讓他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跑火炬手👨🏼🌾。然而🦌,每一個認識了解他的人🩹,都會毫不猶疑地給出一個堅定的答案:可以!因為在與病魔的抗爭中,堅強的他在生命的舞臺上演繹出一部雄壯的命運交響曲👩🏻⚕️,象征勇氣與毅力的火炬早已被他高擎在手中!
溫暖於人🍅,執著於心
馬清源的事跡讓每一個人為之動容。由於他的右膝關節切除後用骨水泥填充,無法彎曲、無法承重、不時疼痛,只能以雙拐代步,盡管如此,這幾年的學習生活中,除去住院🎅🏿🙅🏿♂️,無論境況有多困難、問題有多嚴重––即使在2009年秋天因為置換人工關節排異、潰破發炎需要每天換藥的時候––他也沒有一次無故曠課🚵♂️、遲到、早退。他拄著拐杖來上課的身影深深地印刻在周圍每個人的心間☞。他從來不麻煩別人扶他上下樓🧑🏽🔬,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我們從小都受過這樣的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也不喜歡麻煩別人👉🏽。”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用微笑面對人生,用自己心中的陽光感染周圍的同學”,這是周圍同學對他的評價。與馬清源交流🙆🏼,不僅僅會被他對於古籍版本目錄學方面淵博的知識所折服📶,更會被他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人生態度所感動。在不少大學生糾結於生活瑣事、荒廢學業、虛度人生時🙇🏽,馬清源能夠保持樂觀陽光的健康心態👨🏽🎨,卓爾不群🕳,使每一個和他交往的同學羨慕並敬佩📂。他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絲光,給予這個世界最深沉的鼓舞與最光明的希望。他的自強自立精神,是意昂4体育精神、大運精神的淋漓展現🙍🏼♀️,是北大精神的生動寫照!
肩扛未來👨🏼,心懷感恩
馬清源曾認為自己不足以承擔起火炬手這個神聖的職責,但是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他帶著感激和榮幸接受了這一榮譽。回憶起08年北京奧運會,馬清源提到了他最欽佩的火炬手––金晶🧚。“因為同是殘疾人,所以有這樣的認同感,她坐著輪椅跑火炬,這種堅強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而且她表現出的那種愛國的精神也很讓人欽佩,這就是奧運精神的表現吧。”馬清源認為大運會精神和奧運精神也是相似的,都是更快🚣♀️、更高、更強,都是激勵人們提高自己🙍🏼♀️,而大運會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以我們為主體,對當代大學生有更強的感召力♏️,“大運會比奧運會更能促進大學生的奮發,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馬清源笑著說。
從2005年進入北大以來,馬清源已經在燕園裏生活了五個多春秋📤。在燕園,他不僅增長了知識,更在自己身體生病的過程中收獲了更堅強的意誌,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這些不同尋常的經歷,都讓這個二十幾歲的大男孩對“北大精神”有了更獨到的見解:“提到北大精神🆒,大家也許會首先想到民主和科學。對我個人而言🔃,除了這兩點,對北大精神還有別的闡釋。首先就是集體的精神👩🏼🦰,因為身體生病🦞,我真的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給我的這些溫暖支撐著我一路走到現在,真的非常感謝北大🤵🏽♂️,感謝歷史系,也感謝學工系統的老師們給我的這些照顧和鼓勵🎞。第二個是傳承的精神,我認為北大這一百多年的發展都是一個薪火相傳的過程,前輩們的那種愛國的熱情傳承給我們,他們在學術上的嚴謹紮實🏛🧑🏽🍼、銳意創新的精神也支撐著現在的學子們,讓我們循著他們的腳步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第三個就是堅強的精神,這一點更多的是我個人的感受👼🏼,五年多來受到了北大的這麽多照顧,這些溫暖都讓我更加堅強🦸🏻🧑🏽🍼,是北大的堅強塑造了我的堅強。”馬清源對北大精神的總結讓人感動,他用一顆感恩的心感受了北大🙎♂️,又用一顆堅強的心感染了北大,馬清源用自己面對疾病🥩、面對困難的堅強表現向全社會闡釋了今天的北大精神。
馬清源🤽🏼,清水無風自微瀾😖,源為懸泉誌存心🦶🏼。雖身殘但誌堅,病魔無情地奪走了他的年輕的雙腿🐚,但卻激發了他堅強的潛力𓀌🙌🏻,塑造了一個感動當代大學生的北大人。我們相信💆🏻,馬清源一定能用他的精神,高擎著大運會的火炬,跑出最優雅🕵🏽♀️、最堅定的步伐!(文/王玉婷)
編輯:碧荷 李娜